变爱憎对象容易,变思维方式难 之三 心灵烙印
[2002-04-28]
90年代初笔者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读硕士,有时得闲到市政图书馆看书。那里有中文书部,有许多大陆,香港和台湾出版的书,笔者重读了很多鲁迅和巴金的作品,同样的文字,不同的注解(大陆出版的注解是紧扣阶级论的,香港出版的注解是很中性的),给笔者完全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原来1949年以前中国存在“边城”这样的地方,而不单只有晴朗的“苏区/解放区”和黑暗的“国统区”两种。《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里所揭露的事物,在1949年以后仍然存在和发扬光大。“人迫人、人踩人、人吃人,自耗元气”这种事物不断改头换面而存在。中国,中国人,在百年中,不过一次次地失去好地狱(“好地狱”,引自鲁迅的《失去的好地狱》)。曾经被“革命者”批判和斗争的“反动”事物,最终总是阴魂不散地附体“革命者”,令他们扬“革命”之名,行“反动”之实,而不自知。
想当初,《甲申三百年祭》已经警醒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辙。毛泽东一直努力制造新制度和新人类。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旧”的打“破”了,“新”的却“立”不起来。他希望制造“新人”,最终结果是全面深入地毒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为所谓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打下了基础。他所做的,实际上是以一种封建帝王的方式,呼唤一种封建意识,以一种“大民主”的方式(流氓意识和流氓运动向社会各层面大放送),去摧毁一种封建架构。黑食黑,仍是黑,更加黑。毛泽东,这样英明神武,始终脱离不了流氓和帝王的思维方式。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基本上都是IQ和EQ一流的社会精英,他们年轻时候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文化和结构相对多元化的社会,他们多还是归顺了传统文化中的流氓意识和宫廷权谋,他们曾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不过成了道具。现在中国大陆的民众以及已经“投奔自由世界”的人士,大都年轻时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和一元化的社会,几十年的深入全面的教化所形成的心灵烙印(思考逻辑和判断理据等)难以直接的消除,更难以自觉地去陋存真。
只有时间和百家思想是药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