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流行歌在中国大陆的流行
几个月前,《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王峰、凌霜华、老于等人的深度报道《20岁的春节晚会一地鸡毛?》,对央视春节晚会进行全方位解剖.对于这篇文章的对中央电视台的分析,我颇为认同.我不得不兴幸自己十几年来看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总共没有超过十分钟.不过,对于其中举的一些例子,我要点评一下.
文章提到:"还记得那个费翔么,一个当时在美国百老汇不入流的演员,因为在春节晚会上点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他一直火到现在。其实当时费翔所唱的歌一首是台湾歌手高凌风的,一首是文章的。但就是当时唱别人口水歌的他,因为春节晚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创造了中国歌坛的纪录:专辑《跨越四海的歌声》销售了2000万盒,在内地开了63场个人演唱会。现在的歌手的专辑卖到10万已经是巨大成功,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费翔的出场费达到1万美元,直到今年年初,他还来到北京开演唱会。
"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随后他的专辑也卖出近千万盒,而后来人们才发现,他在香港不过是一个名气并不响亮的歌手,只不过是当时有人去南方出差,在一辆汽车上听司机放他的歌才知道他的。 "
其实,仔细想想,既然你当时喜欢他,喜欢听他唱歌,你管他是不是唱口水歌?你管他是不是在香港,台湾,美国不入流?你喜不喜欢一个歌手与香港人,台湾人,美国是是不是喜欢他很有关系吗?
相信对娱乐圈的新闻不会拒绝的人士大致都熟知这样现象:歌手翻唱别人的歌并不罕见,有新星翻唱明星的,有明星翻唱新星的,有明星翻唱明星的.例如蔡琴翻唱邓丽君的,很多时候我只记得蔡琴的版本;当年"水中花","龙的传人","把根留住",旺盛的时候半打以上的明星曾翻唱之.
费翔进入中国大陆的时候,大概就在83,84年.那时我在广州听港台流行歌已经有六七年了(从 改革开放的1978年算起),除了看香港电视,还听香港的亲戚赠送的港台的录音带.当第一次听到广东立体声电台(现名广东音乐台)播放"故乡的云"的时候,我的耳朵一亮:什么时候中国大陆的歌手唱流行曲唱得这么好听?
我之所以误以为费翔是出身中国大陆,是因为当时广东立体声电台绝罕有播港台歌星原唱的歌.我立刻就喜欢上这些费翔的歌了,我的很多朋友也是.直到几个月之后,我才知道费翔是台湾美国的半唐番,原来中国大陆的流行歌的水平并没有大跃进.我当然知道费翔在港台并不出名,然而他的唱功,外形和舞台风格比起当时的当红港台明星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当时我并没有什么对娱乐包装工业的认识,然而我听歌的味道何需跟着港台人士的口水尾.
一个流行歌手在香港不红,跑到台湾红了,回到香港才红起来;又或者在台湾不红,跑到日本发展红了,又杀个回马枪.王杰,黎明,王菲等等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与各地人士口味,歌手的商业机会,比如说东家是否重视或者重要的娱乐事件如热门电视剧很有关系.
张明敏是歌唱比赛出来的,至少唱功是不差的.可惜不够靓仔不够有型,而且歌路较窄,多是些什么爱国歌曲,民族歌曲和健康校园歌曲之类的,与当时流行的日本和南韩流行歌填粤语歌词的主流在香港有点格格不入,Somehow香港人不接受,这不奇怪.然而,在比邻的深圳广州,张明敏的歌比在香港流行.当时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没几年,文化领域对外来的东西还是设防的很紧张的,防的是米米之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张明敏的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就适逢其会了.西方不亮东方亮.当年总书记胡耀同志也爱唱这"我的中国心",让我对总书记同志多了点亲切感.张明敏赶忙写信向胡耀邦总书记写了封信,总书记也亲切地回了信了.在中国当时几乎是白纸的流行歌市场,张明敏的歌路很对中共和人民群众的口味,他大红大紫是应该的,这是他的实力,这是他的机遇而他抓住了,而喜欢他的歌的听众们完全没必要认为自己当年的口味低劣.
我记得在八十年代第一次接触毛阿敏的名字,是在"中国青年报"关于她偷漏税的报道里.报道提到她是中国红了好几年的最红最赚钱的歌星,我那几年跟本没听说过这名字,周围的人约略知道一点,却没人喜欢,因为都听港台流行歌.当然,能够在北方红特别是在北京红,就算是中国红了,因为中国大陆媒体都是北京说了算的.毕竟,广东的人口不到中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就算全体广东人不知道毛阿敏,也不影响毛阿敏是中国最红的歌星.当然,我也不会因为她是中国最红的歌星,就要喜欢她的歌,相反,电台一播,我就转台.这纯粹是各花入各眼.
[2003-0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